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 

导师简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科专业 >> 导师简介 >> 正文

导师简介—杨银凤

发布日期:2025-05-08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导师简介—杨银凤

  名:

杨银凤


  称:

副教授

  务:

系副主任、专业负责人

所属系:

智能医学系

联系方式

yinfengyang@yeah.net

出生年月:

19863

个人学习工作简介

个人简介:

杨银凤,女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智能医学系副主任,世界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理事,教育部和吉林省大健康产业联合会评审专家。2019年3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,获工学博士学位,同年加入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。

教学方面:目前承担本科生《医学信息学》、《计算机专业英语》、本科生和硕士生《生物信息学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,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国家级项目多项;主持二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和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,副主编省级规划教材1部;发表教研论文多篇,其中1SCI教学研究论文1篇,获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。

科研方面:近年来一直从事人工智能和中医药交叉研究,主要集中于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和中医药物研发,重点对中药活性成分筛选,靶标预测和分子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。目前已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=11.4,一区top)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一类SCI论文18篇,论文被引用次数近6000次,i10-index23,参编学术专著1部,申请专利3项,获批1项,主持和参与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多项。受邀为Advanced ScienceIF=14.3)和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=11.4)等10多个知名国际期刊杂志审稿人,获辽宁省自然成果奖三等1项。

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

人工智能与中医药学交叉,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

1. 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。开展基于海量多维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,挖掘肿瘤关键生物标志物,构建核心生物网络模块模型并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。

2. 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物研发中的应用。开展中药(银杏叶)活性成分筛选、靶点预测;复方优化和传统药方二次开发;药物与靶点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、虚拟筛选;以及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与实验验证。

教学科研情况(包括主要在研/参与课题、成果获奖等)

在研/参与课题:

教学项目:

1. 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(No.2023sdxx027),主持,在研;

2. 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(No.2021xjjy_zd001),主持,结题;

3. 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项目(No. JNFX2023020),主持,在研;

4. 安徽省高等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(No. 2021xsxxkc145),参与,结题;

5. 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(No. 2022zlgc015),参与,结题。

科研项目:

1. 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(No.2024AH040146),主持,在研;

6. 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(No.KJ2021A0577),主持,结题;

7. 安徽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(No.2020zrzd15),主持,结题;

8. 安徽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(No. DT19200011),主持,在研;

9.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(No.11201049),参与,结题;

10.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(No.81530100),参与,结题。

成果获奖:  

1. 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

2. 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。

论著情况(包括代表性论文、专著、教材)

论文情况:

近五年来,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8,代表作如下(限五篇):

1. Yang YF, Xu Y, Qian SN, Tang TJ, Wang YK, Feng J, Ding R, Yao J, Huang JL*, Wang JH*.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multi-scale mechanisms of herbal medicine on treating ventricular remodeling: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[J]. Phytomedicine, 2023: 154706.IF=7.9,一区Top,第一作者)

2. Yu J, Wang JH*, Yang JH, Ouyang T, Gao HL, Kan HX and Yang YF*. New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. Phytomedicine, 2024, 122: 155088IF=7.9,一区Top,通讯作者

3. Ding R, Liu QW, Yu J, Wang YK, Gao HL, Kan HX*, Yang YF*. Ident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 by integrating genomic analysis with immune microenvironment. ACS omega, 2023, 8(13), 12217-12231.IF=4.1,三区,通讯作者)

4. Wang XY, Yang JH, Yang WT, Sheng HY, Jia BY, Cheng P, Xu SS, Hong XH, Jiang CW, Yang YF*, Wu ZY* and Wang JH*, Multiple Roles of p53 in Cancer Development: Regula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, m6A Modification and Diverse Cell Death Mechanisms [J].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, 2024Accept, IF=11.4,一区Top,通讯作者).

5. Yang YF, Li Y*, Wang JH, Sun K, Tao WY, Wang ZZ, Xiao W, Pan YQ, Zhang SW, Wang YH*.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inkgo biloba leaves for treating cardio-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an animal model. ACS Chem. Biol., 2017, 12, 1363-1372. IF=4.6,二区,第一作者)

专著/教材:

以第一作者身份参与编著《系统药理学:原理、方法及应用》五章六节内容,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,共计6.8万字。

1. 杨银凤,尤敏,李兰婷,李燕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9章:中医药基础理论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2. 杨银凤,刘慧,李兰婷,李燕,王永华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10章:中药作用机制系统药理学研究 10.1 中药饮片:甘草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3. 杨银凤,黄超,李兰婷,李燕,王永华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11章:中药基础理论系统药理学研究 11.1 君臣佐使—麻黄汤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4. 杨银凤,付映雪,李燕,王永华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11章:中药基础理论系统药理学研究 11.3 中医气血物质基础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5. 杨银凤,李鹏,陈建新,付映雪,李燕,王伟,王永华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12章: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新药发现和开发 12.3 新复方开发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6. 杨银凤,李亚英,李燕,王永华,系统药理学原理、方法及应用. 第19章:数据库和软件.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,2016.

7. 副主编省级规划教材1部。

专利/软著:

1. 谷宗运; 阚峻岭; 马春; 杨银凤; 晏胤荣; 张冠宇; 基于知识图谱的眼底图像多标签分类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, 2024-03-01, 中国, ZL 2023 1 1684312.4

2. 王景辉,杨银凤杨建华,一种单基因分析系统,2024117944521.

学生指导(近五年指导学生情况/竞赛获奖)

年,指导本科生获奖情况如下:

1. 指导学生参加202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国家级项目1项;

2. 指导学生参加2024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省级项目1项;

3. 指导学生参加2024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,获三等奖1项;

4. 指导学生参加2023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,获二等奖1项;

5. 指导学生参加2023安徽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竞赛,获三等奖1项;

6. 指导学生参加202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;

7. 指导学生参加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;

8. 指导学生参加202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得省级项目4项;

9. 指导学生参加2020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,获得省级项目3项。

年,已培养和协助培养研究生情况如下:

毕业研究生:6名,其中两人获得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“学术之星”,并分别前往华中农大和华南理工博士在读;在读研究生:4名。

其他情况(本科/研究生招生要求)

本课题组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-3名,欢迎对人工智能、中医药和计算生物学等方向感兴趣的同学推免或报考,并热忱欢迎本科生加入课题组参与科研实践与交流学习。实验室鼓励多学科交叉合作,不设专业背景限制。我们始终坚持:品德优先,能力为辅,诚挚期待有志之士的加入!

 

上一条:导师简介—马春 下一条:导师简介—方芳

关闭